当前位置:首页>老财经 >财经新闻>正文

[心理工坊]抑郁症的干预

2023-02-18 责任编辑:未填 浏览数:16 科学技术网

就孟懿自杀事件,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说,孟懿父母公布遗书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。如果采取正确的干预方式,其实很多自杀事件是可以避免的。孙时进称,孟懿已经透露出是因厌世、抑郁而选择自杀,那么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对他进行干预是很有效果的。孟懿所写的遗书是早上被发现的,在遗书被发现到他步向死亡的这段时间里,有多种方法可以避免他的死亡。“死者已经在遗书中透露出他有抑郁症,那么在发现遗书后对他进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,应该在第一时间求助于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,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,必要时甚至可以用药和使用电休克疗法。

在孟懿的案例中,至少应该先采用心理咨询的手段,否则他在看起来正常的情况下,其实还是很危险的,随时会选择死亡。可以说精神类疾病是造成自杀的主要原因,但是造成精神类疾病的原因却多种多样,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原因还在不断变化。”孙认为以往的大学生自杀大多是因情感、学业、就业等压力造成,而现在又出现了其他一些很难预知的原因,因此现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心理机构预防大学生自杀是非常必要的。


找专业人士固然好,但作为孩子最亲的人,父母能预先做些什么呢?实际上,抑郁症的临床诊断并不复杂,患抑郁的青少年在一些行为变化上比较明显,父母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够发现孩子行为举止上的异常变化。关键在于是否用心观察其行为表现、情感反应和心理活动,及时与孩子沟通并学会透过躯体症状的表象识别孩子潜在的抑郁症。具体来讲,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:

⑴不讳疾忌医

由于大家对抑郁症的误解,不少家长觉得孩子得了抑郁症很丢脸,应该在家待着,家丑不可外扬,知道的人越少越好,这种观念千万要不得。不但会延误病情,更会让孩子感到屈辱,增加心理负担,加重病情。而且抑郁患者的脑功能已发生某种程度的障碍,必须经由药物激活方能好转,不能通过自我调节不治自愈。如果发现孩子有抑郁倾向,父母越早带孩子去医院寻求专业救治对其康复越有帮助。因此正确看待抑郁是帮助孩子的前提。

⑵孩子早醒吗?

抑郁症发病初期,许多青少年因为失眠而去医院就诊。父母应注意观察在没有大的考试或学习压力的情况下,孩子是否出现入睡困难、眠浅多梦、易惊醒或早醒的情况,比如凌晨2~3点便醒来,却入睡困难。早醒往往是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。

⑶孩子的情绪或精神状态如何?

虽然抑郁症大多表现为躯体不适或各种生理症状,如食欲下降、腰酸背痛、心悸、偏头痛等,如果家族有抑郁病史,父母就更应该注意孩子的情绪或精神状态。因为很少有家长会将孩子的躯体症状与心理问题联系在一起,而且孩子也不习惯于向父母主动诉说自己的心理苦恼。但是家长如果主动询问的话,相当多的孩子会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,甚至会表现出悲泣、痛苦和流泪。

⑷孩子跟以前相比判若两人吗?

许多患抑郁症的孩子诉说自己目前的状态好像一部“生了锈的机器”,运转非常缓慢和吃力,跟以前的自己大不一样,好像变了个人,对许多喜欢的事情丧失兴趣,喜欢吃现在却懒得吃;喜欢“K”歌现在却懒得去。学习被动、思维、反应迟缓、脑筋不转了,精力、能力缺乏、丧失信心。

⑸孩子有过不想活的念头吗?

父母对于情绪低落或悲伤的孩子,要注意询问他是否有过轻生或消极念头,这对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,为此存在的误区是:有些家长担心主动询问孩子有无消极、自杀的想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或提醒孩子去自杀。其实不然,家长的主动询问会使孩子感到被理解,使得原先令孩子“吞吞吐吐”、“难以启齿”“欲言又止”的痛苦感受“一吐为快”,孩子往往会把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情感活动暴露出来。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抑郁的青少年因为“理智”的作用,思想上已产生了许许多多自杀的念头,但表现出来的却是“平静如常”,有时包括家人都难以发现他们的内心活动,以致延误就诊,乃至危及生命,无法挽回。

⑹孩子是否心口不一?

家族有无抑郁病史是很重要的参考指标,但家长在日常交流中仔细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和面部表情,觉察孩子内心的情感活动也很重要。如孩子诉说感受时愁眉苦脸、叹息、流露出悲观、自责和绝望等,这些非言语的行为表现有时更能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情感,即使孩子口头上否认有情绪低落或不开心,但可能是言不由衷或对家长缺乏足够信任而不愿表达。因此,家长的耐心、细心询问和“察言观色”尤为重要,只有这样,才不至于延误病情。

⑺孩子是否有些反常?

重度抑郁准备自杀的孩子,事前都有征兆可以让父母判断。比如说孩子一直单独睡,现在初中或高中生了突然要求跟爸爸妈妈睡一张床,说一个人睡特害怕;孩子以前是个小邋遢鬼,卧室和床总乱七八糟、书到处乱扔,最近突然把书码齐了,床整理好了,像变了个人似的;孩子以前特别珍惜的玩具如芭比娃娃,从来不让人碰,却突然把它送给闺中密友做纪念;或者自己喜欢从不离身的饰物,比如说过生日,家长给买的玉佩什么的,也突然送给密友留纪念等等。这些举动像什么?像在交待后事和留遗言,总之孩子一反常态。这时候父母千万要警惕孩子的自杀企图可能已经转变为计划实施,如果暂时联系不上专业人士,需要24小时有人监护,不离孩子左右。自杀的事前心理干预非常有效,要尽快交由专业咨询师紧急救助,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,避免悲剧的发生。

⑻良好的家庭氛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

阿秋和孟懿的案例还是让人沉重得喘不过气来,亡羊补牢的事后挽救总让父母感觉挫败无力,怎样做才能培养阳光快乐的孩子呢?

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认为,抑郁是一种转向内心的愤怒,处于抑郁中的人有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。比如,他们可能想对家人大打出手,但是一个正常人就不会有这种感觉。然而,每个人内在都有阻止他人变现出敌意的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念。因此,这些愤怒感就转向内心“向自己出气”。(Jerry M.Burger《人格心理学》第6版第6页)那么怎么才能不让孩子把这种对他人的愤怒转向自己,罹患抑郁症呢?

根据南京市疾控中心调查报告的数据,导致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的因素大概有29种,其中学习压力和家庭环境是最大的影响因素。这29种因素分别是年龄、年级、性别、文理分科、父母的文化程度、父母对子女升学的期望、与父母相处的关系、父母的就业状况、父母的婚姻状况、家庭构成、家庭构成的变化、家庭迁徙的状况(包括搬家等原因)、儿童及青少年对自己的升学期望、自己对升学能力的、自我评估目前的学习成绩、学习的兴趣以及青少年对学习任务量的感受。

是否重读、每月父母给的零花钱、青少年每周活动和休闲娱乐的时间、每周睡眠时间和学习时间的比例等等。从中还是能够发现29种因素中除了年龄、年级、性别跟父母不直接相关以外,其余26项包括孩子对学习压力的感受,全部都与父母有关,如对孩子升学的期望,孩子学习、睡眠、休闲娱乐的时间比、父母的关系、就业状况等等可引起青少年患抑郁症的变量来看,即使像抑郁症这样的精神科疾病也同样和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显得多么重要!这是每个家长都能做也愿意做的,父母能给孩子这样一份大礼吗?这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夫妻双方对爱、家庭有足够的信仰和责任感,并能在朝夕相处中把你们之间爱的气息如涓涓细流般传递给孩子,不但会减少抑郁的发生,也将影响孩子的未来。


阅读上文 >> 暂无
阅读下文 >> 暂无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联系我们,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,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whst.com.cn/caijing/20230218_9039.html

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:科学技术网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