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事一场大梦,人生几度秋凉。——苏轼
1.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:
(1)在所有制结构上,以公有制为主体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;
(2)在分配制度上,以按劳分配为主体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;
(3)在宏观调控上,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。
2.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:
第一,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,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。
第二,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,生产力还不发达,发展还很不平衡,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。
第三,一切符合“三个有利于”标准的所有制形式,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。
3.公有制经济包括:
(1)国有经济;
(2)集体经济;
(3)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。
4.非公有制经济包括:
(1)个体经济;
(2)私营经济;
(3)外商独资经济;
(4)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。
5.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:
第一,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。
第二,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。
第三,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,如科技发明、创造、信息、专利等参与分配。
6.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,主要表现在:
(1)性质相同;
(2)作用、职能相同;
(3)历史使命相同。
7.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:
(1)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,参加国家政权的群体更加广泛,最广大的人民都享有民主,只有极少数人实行专政;
(2)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,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;
(3)从概念表述上看,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、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。
8.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,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,也是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。
9.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:
第一,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,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。
第二,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,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。
第三,各民族大杂居、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,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,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。
10.我国的基层民主体系包括:
(1)农村村民委员会;
(2)城市居民委员会;
(3)企业职工代表大会。
11.1974 年,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。他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,“美国、苏联是第一世界。中间派,日本、欧洲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,是第二世界。咱们是第三世界”。他还指出,第三世界人口很多,“亚洲除了日本,都是第三世界。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,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”。
12.新中国成立初期,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:“另起炉灶”、“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”、“一边倒”。
13.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:
(1)国家层面: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;
(2)社会层面: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;
(3)公民个人层面: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。
14.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:
(1)坚持一切为了人民;
(2)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;
(3)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。
15.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:
(1)维护祖国统一;
(2)反对民族分裂;
(3)坚持民族平等、民族团结、各民族共同繁荣。
三者之间的关系是:
第一,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,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。
第二,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、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。
第三,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