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,选择生二胎的妈妈大多是 “高龄孕产妇”,35岁以上的生育之路可谓艰难险阻,年龄越大,生育的危险系数越高。
李女士今年43岁,儿子上大学后,她和丈夫都在考虑要不要生二胎:一是年龄有点大,二是担心儿子不愿意。儿子也不是特别反对,于是去年 9 月她生下了二女儿。
但李女士回忆起生产前后,直到现在也有些后怕:
由于是高龄产妇,再加上她血压高,孕晚期最后一个月她就开始住院,最后早产,胎儿有点大也选择了剖腹产。
女儿出生后,工作期间腰椎颈椎的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,她甚至不能坐起来给女儿喂奶,丈夫有工作,两位老人年纪也大了,只能请保姆照顾女儿。
几个月来还犯了几次高血压,现在女儿才8个月大,她却好像老了十岁,整个人很憔悴,再也没有生二胎前精神干练的样子,几次出门都被认为是孩子的奶奶。
导读]:”我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,也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。
高龄 生子的高风险
女性生育的黄金年龄是25-30岁,这个时期的女性生理指标是最适合生育健康宝宝的,之所以说35岁以上高龄孕产风险高,有以下几个原因:
随着年龄的增长,卵子素质、子宫环境、雌激素和孕激素调节能力等适合生育的因素都在下降,受孕几率变小,也容易出现流产、宫外孕等风险;
高龄 母亲自身的身体素质会影响胎儿,妊娠高血压、妊娠糖尿病等都是高危并发症,会危及母亲和胎儿的生命;
身体条件的限制,使大多数高龄产妇难以自然分娩胎儿,不得不进行剖宫产,术后康复也是一大难题,尤其是患有腰椎病、颈椎病、三高等其他并发症的产妇。
大宝宝能否理解和支持
老大回首往事,看不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照顾,但对老二的照顾却明明白白地看在眼里。在照顾老二的过程中,爸爸妈妈难免会忽略老大,在老大心理失落的时候,爸爸妈妈能够正确地向孩子解释是非常重要的。
长子的支持和理解对整个家庭的和谐至关重要,这不仅体现在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的亲子关系上,也体现在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上。
生二胎的目的是为了让长子不孤单,如果关系紧张就得不偿失了。
所以,在照顾二孩的同时,也要为二孩的休养做好规划,不要让二孩 “孤军奋战”,更不要让二孩 “孤军奋战”。
高龄 娘家的两位老人也会年事已高,让他们照顾孩子不太现实。
所以,照顾孩子的人选一定要提前规划好:是妈妈全职照顾,还是请保姆,或者请受委屈的老人帮忙。而且,和年轻人不一样,高龄妈妈的休养问题也不容忽视,因为要面对体能下降、迅速衰老、容颜不再的精神状态。
资金预期规划
最起码,生高龄前和生后妈妈都无法工作,家庭收入全靠爸爸一个人,这方面一定要做好预想规划。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本来就高,两个孩子的经济压力可不是闹着玩的。头胎是儿子,二胎想要女儿但生儿子的事情也不少,如果因为生二胎降低生活质量就得不偿失了。
我和老伴商量了一下,觉得还是生二胎比较划算,就同意了。”王女士说。
高龄 母亲顺利生产后,还有很多其他问题,比如孩子的抚养和教育。
现在的新生儿都追求科学喂养,和以往的喂养模式有很大不同,高龄妈妈也是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新的喂养理念。更头疼的是教育问题,教育改革每年都在进行,家长除了要跟上改革的步伐,还要做好沟通工作。
现在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,想法也比较多,难免会出现一些反常行为。搭建与孩子沟通的桥梁,赢得孩子的信任,也是高龄家长的必修课。
二胎生育,对高龄孕产妇的考验很大,但只要全家人都做好迎接二宝的准备,相信最后的付出回报不是梦。
评论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