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第一次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。
因为夫妻双方工作繁忙,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,而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。这些家长有的是迫于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压力,有的则是逃避责任或不了解自己的责任。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,自己的时间也不足以给孩子足够的关爱,不如把孩子交给老师和学校。
2、根据远近选择学校。
家长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,对学校的好与坏做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偏颇评价。现在有些家长总认为身边的学校不如远一点的学校好,这种心态就像 “好风景总是在远方 ”一样。其实,了解源于熟悉,距离产生美。作为家长,他们总是密切关注身边的学校,如学校文化、学校精神、升学率等。久而久之,他们对周边的学校也有了很多了解。时间长了,他们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就会在自己的大脑中反馈成对学校的印象,这些印象当然要包括学校存在的问题。对于较远的学校,他们要么一无所知,要么道听途说。其实,再好的学校也有不好的地方,再差的学校也有其优秀的一面,关键在于你应该怎样去看待。
3. 比较
作为家长,如果同事或朋友的孩子被送到了更好的寄宿学校,那么同事或朋友的孩子就很容易成为其他家长讨论的焦点。如果孩子在那所学校表现得更好,那么这位同事或朋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其他家长效仿的对象。但他们忽略的是:他们有能力把孩子送到那所学校吗?通常情况下,寄宿费用生上名校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普通学校。
4. 盲目的 “名校崇拜”。
“名校 ”只能说明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,但正如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,也没有能教好所有学生的学校一样,家长在择校时也不应盲目 “名校崇拜”,而应综合评价孩子的个性特征、学习和行为习惯。因此,家长在择校时不应盲目 “名校崇拜”,而应综合评价孩子的个性特点、学习基础、家庭经济状况,甚至路途远近等因素,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学校。家长们普遍认为,现在把孩子送进好学校,将来就能考上好大学,找到好工作,过上幸福的生活。殊不知,在家长引导孩子 “追求最好 ”的过程中,却逐渐束缚了孩子的手脚,剥夺了他们生活的乐趣。
评论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