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疫苗小孩可以打吗、有没做过儿童实验、什么时间能出
儿童能不能打新冠疫苗,有没有在儿童身上做过试验,什么时候上市 随着新冠疫苗的接种,越来越多的人接种了新冠疫苗,很多家长也迫不及待地让自己的孩子接种新冠疫苗。那么接种了新冠疫苗的孩子可以玩吗?多大的孩子可以打?疫苗是否在儿童身上进行过试验?何时上市?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问题。
新冠疫苗儿童可以打吗,孩子多大可以打
目前,新冠疫苗的适宜接种年龄范围是18-59岁,不建议小于18岁的儿童接种,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存在问题。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冠新2网址疫苗的安全性有问题。主要原因是 18-59 岁年龄段的临床研究起步最早,临床数据最全,所以 18-59 岁是首批推荐接种人群。
该疫苗是否在儿童身上进行过试验?
当然,新冠疫苗已经在儿童中做了临床试验。据国药董事长介绍,在临床观察的设计上,各个年龄段都做了观察,做了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,包括3-17岁的青少年组、18-59岁的青壮年组、60岁以上的老年组。目前,3-17 岁年龄组的一级和二级临床研究已经全部完成,安全性没有问题,但豁免数据还在检测过程中。
新型儿童冠状动脉疫苗何时问世
据国药董事长介绍,3-17 岁年龄段的临床数据正在向药监局申报,预计到今年 3 月,3-17 岁的青少年就可以接种新冠疫苗了。所以不用着急,相信孩子们很快就有机会接种新冠疫苗了。
乙肝疫苗是灭活疫苗吗?乙肝疫苗是出生就必须打吗
乙肝疫苗是来预防乙肝疾病的疫苗,很多宝妈在生完宝宝后都会带宝宝去接种乙肝疫苗,但很少有人知道小孩子刚出生为什么要接种乙肝疫苗,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乙肝疫苗是灭活疫苗吗?乙肝疫苗是出生就必须打吗?
乙肝疫苗是灭活疫苗吗
乙肝疫苗不是减毒疫苗,也不是灭活疫苗,而是基因重组疫苗。减毒疫苗或者是灭活疫苗,是针对病毒进行一定的处理,得到毒性降低或者没有毒性的病毒,或者病毒的一部分。而基因重组是提取所需抗原的基因,将基因片段植入细胞进行培养,细胞增殖之后,可以大批量的表达基因,产生相应的抗原,再进行提纯,就可以得到纯度比较高的疫苗了。
这样生产出来的抗原不会有病毒的活性,因为纯度非常高,应用起来也比较安全。乙肝疫苗是提纯的乙肝表面抗原,是死疫苗,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。疫苗接种后,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,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中,乙肝病毒一旦出现,抗体会立即作用,将其清除,阻止感染,并且不会伤害到肝脏,使人体具有预防乙肝的免疫力,以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。乙肝疫苗现在都是基因工程的疫苗,并不是原来的灭活和减毒的概念,一般是酵母菌繁殖出表面蛋白提纯出来生产的,并不是来自于直接的乙肝病毒。
乙肝疫苗是出生就必须打吗
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健全,一旦感染乙肝病毒,90%左右会引发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。因此,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。然而,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,还存在医务人员或家长对24小时内接种疫苗概念含混不清,导致疫苗注射不及时的情况。“有的人认为要等到孩子出生24小时后才打疫苗,这是不正确的。应该一出生就打,越快越好。”所有的新生儿都有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,所以新生儿必须接种乙肝疫苗。
由于幼婴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,肝细胞的分化代谢处于幼稚阶段,一旦乙肝病毒人侵,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,就能整合到肝细胞染色体基因中去。整合后的含病毒肝细胞,非但不受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攻击,而且能继续增殖形成克隆,向肝癌方向分化。经过多年的探索,当前国内外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的最佳措施是:乙肝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(HBIG)参与乙肝疫苗的结合使用。乙肝免疫球蛋白中的乙肝表面抗体可中和入侵的病毒,清除病毒,使新生儿免受感染。
乙肝疫苗必须要打吗
乙肝疫苗不是必须要打,对于成人来说,乙肝疫苗的注射采取自愿原则。首先在注射乙肝疫苗之前,患者需要去正规医院采血查乙肝五项,如果没有乙肝表面抗体,则建议注射乙肝疫苗,如果有乙肝表面抗体,也不需要注射疫苗,三年左右复查一次即可。乙肝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,可以保护人体被乙肝病毒感染,而乙肝又是一种人群普遍易感的传染病,所以进行乙肝疫苗的注射可有效的避免乙肝病毒感染。
乙肝疫苗是肌肉注射还是皮下
乙肝疫苗的接种一般采用肌肉内注射。乙肝疫苗是应用于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预防接种,由于乙肝是临床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的肝病并且具有严重的危害性。所以,应该做好相应疾病的预防,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保护易感人群。乙肝疫苗的接种可以采用肌肉下注射,一般对于成人来说,应该在三角肌的外侧缘进行接种,而儿童应该在大腿的前外侧肌肉内进行注射。接种以后如果免疫成功,体内会产生保护性的抗体,也就是乙肝5项当中的表面抗体变为阳性。在接触到乙肝病毒以后,可以有效的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,由于乙肝目前仍然是临床难治病并且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案,所以,应该重视乙肝的预防。
hib疫苗是什么 有必要打hib疫苗吗
流感嗜血杆菌家族总共有6兄弟,科学家根据他们体表的保护罩(荚膜)不同而分别起名为a/b/c/d/e/f。
你知道吗?
其实它们6兄弟平时就悄悄躲在我们的鼻咽处,只不过平时并不会兴风作浪。
但当5岁以下的孩子发生了病毒感染或抵抗力下降时,它们可能就开始肆意妄为了,尤其是家中的老二——b型流感嗜血杆菌(Hib)。
因为他的保护罩简直就像个金刚罩,当宝宝的身体启动免疫系统来攻击它时,它一点都不怕免疫细胞的吞噬。
于是宝宝就可能出现一系列细菌感染的症状,比如患上菌血症、急性细菌性脑膜炎、骨髓炎、关节感染、蜂窝组织炎等等疾病。
(流感嗜血杆菌可引发多种危险疾病)
在上图所示的疾病中,有95%都是由家族中的老二——b型流感嗜血杆菌(Hib)导致的。
而且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统计,仅2008年一年间,Hib就造成了20.3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!
在我国,化脓性脑膜炎的50%左右都是由Hib感染引起的。而脑膜炎又是一种比较凶险的疾病,其死亡率可高达5%!
也就是说,即使接受治疗,每20名因感染Hib而发生脑膜炎的患儿中就会有1名儿童死亡,而那些幸存的宝宝们也可能会出现听力受损、癫痫发作或学习障碍等等后遗症。
当孩子感染了b型流感嗜血杆菌(Hib)后,必须要在医院接受抗生素治疗,但无奈的是我国是抗生素滥用的大国,导致Hib对普通抗生素的耐药性大大增强了,也就是说一般的抗生素可能都作用不明显了。
因此,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接种Hib疫苗!
评论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