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儿疫苗接种
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起,就需要在不同的年龄段接种疫苗,而接种疫苗自然是为了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,宝宝出生后接种的疫苗主要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,其中一类疫苗是需要按照相应的时间带孩子接种的,二类疫苗则是可以选择自费接种的,对于宝宝出生后打疫苗的各种情况,查看下表就可以详细了解了。
新生儿疫苗
1、新生儿接种口诀
2、新生儿0-6月龄接种表
3、0-6 岁接种表
4、2-3 岁必须接种的疫苗
5、自费疫苗接种年龄对照表
6、婴儿必须接种的 3 种自费疫苗
7、再穷也要打二类疫苗和费用
8、没有必要打二类疫苗
9、入园必须接种的疫苗清单
对于孩子接种疫苗的情况,需要注意的是,一种疫苗是必须要接种的,不同月龄的宝宝也需要打不同的疫苗,如果相应时间没有给宝宝打疫苗,那么以后也要补上。除了接种卡上列出的疫苗外,还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接种其他疫苗。
2019年新生儿第一周接种什么疫苗
这周需要给宝宝接种第一次乙肝疫苗,第一针在新生宝宝在出生后48小时内需要接种,此外,如果妈妈是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出生后应立即接种,这样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。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。
疫苗接种后,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,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,乙肝病毒一旦出现,抗体会立即作用,将其清除,阻止感染,并不会伤害肝脏,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,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。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。现有的肝硬化、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,成功地预防乙肝,实际就是防硬化、防肝癌第一针。
新生儿疫苗问题
新生儿疫苗问题由于刚出生的婴儿,身体器官娇嫩,免疫力不健全,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还比较弱,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患病,所以新生儿必须按照规定定期接种疫苗,以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,因此新生儿疫苗问题成为了新生儿父母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。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,国家也明确规定新生儿出生后要按顺序接种疫苗。但是,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可能并不了解新生儿接种疫苗的程序和方法,因此可能无法严格按照科学的接种方法为孩子进行接种,这将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,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疫苗接种。
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新生儿需要接种的疫苗:
一、卡介苗
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结核病。
新生儿的接种方法是在出生后 1 到 2 天接种卡介苗。如果新生儿出生体重未达到 2500 克,或新生儿体温超过 37.5 度,以及未出现其他不适合接种卡介苗的疾病,则应暂停接种,然后由医生确定补种卡介苗的时间。
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应注意:接种处一定要保持清洁,每天换洗衣服,选择纯棉舒适的内衣,以防局部混合感染。接种卡介苗一般无全身不良反应,接种后3~4周可出现局部硬性红肿,里面逐渐出现脓液,红肿处可有小白点,不需额外处理,以后结痂,痂脱后留下疤痕。
一般接种后 1~2 个月,大部分可发生愈合,反应较重的宝宝局部可发生溃疡化脓,甚至腋窝淋巴结肿大,局部红肿。如果接种处出现溃烂,可以用消毒纱布包扎,如果孩子出现发热,接种周围红肿很厉害,就应该去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。
如果接种后一段时间没有反应,说明接种不成功,需要做O.T.检查,如果O.T.阴性,应重新接种卡介苗。
乙型肝炎疫苗
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为了预防乙型日落。
接种方法是,婴儿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第一次乙肝疫苗,30~40 天后(1 个月时)再接种第二次,5~8 个月后(通常是 6 个月时)再接种第三次。乙肝疫苗是纯化的乙肝表面抗原,属于死疫苗。
第一次接种乙肝疫苗后,只有30%的宝宝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,抗体效果很不稳定;第二次接种后,90%的宝宝会产生抗体;第三次接种后,抗体阳性率可达96%以上,抗体效果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。免疫力长达3-5年,使宝宝自身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能力,同时阻断母婴传播这一途径,防止妈妈将病毒传染给宝宝,防止外界环境如输血、注射、接触乙肝患者等途径的感染,起到保护宝宝健康的作用。
因此,家长一定要记得给宝宝接种三次乙肝疫苗,尤其是第三次接种时与前一次接种间隔时间较长,不要忘记接种。接种乙肝疫苗后一般不会有明显反应,但有些宝宝可能会有轻微发烧,无需特殊处理。
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补充:
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三个月后,要带宝宝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做结核菌素试验,检查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是否成功。如果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为阳性,说明体内已经产生了特异性抗体;如果试验结果为阴性,说明接种不成功,需要重新接种。
综上所述,对于新生儿接种疫苗的问题,家长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,婴幼儿的身体内部器官比较娇嫩,有时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感染上传染病,有的还会并发成非常严重的症状,严重威胁宝宝的生命安全。
评论0